小孩说话晚要重视,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专家称这些情况要避免
2018-12-17T14:22:54
随着父母对孩子语言方面的重视,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到了一两岁的时候还不怎么会说话,便开始着急了。
文文(化名)的父母就发现自家孩子有点语言迟缓,别家孩子在一岁的时候就能够清楚明白的叫出爸爸妈妈了,甚至有些聪明的宝宝在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背一些简单的诗,而自己的孩子到了一岁多了还不能清晰的发出爸爸、妈妈这两个音。
久而久之父母自然是按耐不住了,便来到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检查,果不其然,孩子有语言发育迟缓的迹象。
在邢秋君主任的问诊下发现,造成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是父母过分满足孩子要求,缺乏与孩子的交流,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这才让孩子的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
如今,随着iPad、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得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渐渐缺乏,有的父母发现iPad、手机是哄娃利器,为图省事,便直接把孩子交给这些电子产品,邢秋君主任表示,这样的做法是很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发展。
为了孩子的语言发展不落后于同龄儿童,家长要尽量避免以下几种做法:
1、只利用短的句子或语调代替语言跟孩子说话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只利用简短的语助词去对答;例如只利用“啊、哦”等语调跟宝宝互动,这样会缺乏引导性;减低了家长和小孩的互动性,也降低了了小孩的沟通能力。
2、过于满足孩子的需求
当宝宝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只利用仅限的肢体和言语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会发出“嗯、啊”的声音;如果这时候家长直接把物件或玩具递给他,这样会没有引导或激发他去表达更多词语。
3、打断小孩发声或表达
当小孩想要表达的时候,可能只会发出“嗯、啊”的词语;如果这个时候家长打断或批评他们表达说的不好,会打击了小孩的自信心,让他们不敢再表达。
邢秋君主任表示,一般小孩正常说话的年纪大概在一岁左右,这时是可以喊出简单的单词,例如“妈妈、爸爸”等等。如果小孩到两、三岁才刚刚开始说话和发音;甚至到四、五岁都还没有学会说话,则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需及时到院查明原因,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