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妈妈就这样让孩子患上抽动症!为了孩子健康千万别这样做
2018-12-26T13:32:25
一位抽动症儿童母亲悔不当初: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在自己严格的管理模式下,一定可以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不允许他浪费一丁点时间,当别的小朋友在疯玩时,他只能不断的阅读、练钢琴、学英语......每天我都会对他的学习进行考查,并为此制定了非常严格的KPI。
我不在乎孩子现在是否恨我,将来他一定会知道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他好。
不仅在学习上,生活上我也对他要求很严格:不和别人打架,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随便吃别人家的东西,要尊敬老师和长辈,对人有礼貌,生活习惯要良好,还要能自己照顾自己……我把这些要求都写下来,贴在墙上,每触犯一条就要打手掌。
即使生活并不宽裕,为了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我给他报了国际幼儿园,因为巨大的经济压力,整个家庭的氛围变得有些压抑。
可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儿子5岁那年,身体突然有了一些异常的表现,时不时会不自主的扭动脖子、摇脑袋,我以为孩子是调皮,严厉的斥责了一番,可情况并没有好转。后来带儿子去儿童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小儿抽动症”,主要原因是孩子压力太大,导致“精神疾病躯体化”。
我深深的自责,要不是自己一意孤行的为孩子“好”,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邢秋君主任表示,其实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过大的精神压力在儿童抽动症的诱发病因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父母的心愿,但这一心愿让许多本应该享受美好童年的孩子们,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据统计,我国现有18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人口数量达到3.6亿,抽动症患病率与发病率分别在5~11‰和1%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邢秋君主任介绍道,抽动症是由遗传、体质神经、感染免疫、社会环境、心理等多方因素所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避免给予过重的学习任务,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有频繁出现不自主抽动行为、无意识的发出怪异声音等情况时,要及时检查是否是抽动症,早诊断、早治疗才是真的在为孩子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