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熊儿童医院专家邢秋君带你走出抽动症的误区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05/15
     抽动症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发病率较高,为1%~7%,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患儿常常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
 

邢秋君

     孩子患上抽动症,家长往往会陷入以下误区,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邢秋君主任专业解读,带你走出抽动误区。
 
     误区一、“聪明、活动不多的孩子不会患抽动症。”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邢主任表示,抽动症儿童在临床上表现差别很大,有的孩子并不是非常好动,主要是以注意力不集中为主。抽动症患儿除了面部抽动易被家长发现外,有些部位抽动被衣服遮挡,家长不容易发现。
 
     误区二、“抽动症不是病,成年自会消失。”研究表明,大约有40%-50%的多动症、抽动症儿童在成年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使得他们在受教育、就业、人际交往及婚恋方面出现困难,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误区三、“治疗抽动症只吃药就可以。”小米熊专家对此回应说,因为抽动症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引起,所以需要进行综合的治疗。
 
     邢主任表示,认真对待每一次诊疗是我们分内之事,孩子是每个家庭转动的核心,一旦孩子生病,必将牵动每个人的心,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这种痛苦与无奈,因此我要竭尽全力让每一个患儿都能健康回归生活。

     邢秋君:副主任医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事小儿神经疾病及儿童行为发育类疾病诊疗数年,在抽动症、脑瘫的诊断、治疗等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在专业领域内颇负盛名。
 
     擅长:小儿脑瘫、小儿癫痫、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小儿神经疾病与抽动、多动、自闭等行为发育疾病的诊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