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抽动患儿: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严苛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8/11/16
抽动症常常与多动症混淆,但是两种疾病却截然不同。多动症是指孩子的注意力存在缺陷,是一种心理障碍,而抽动症则是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早期的儿童。
在数年前,人们的心中并没有抽动症这一概念,而随着抽动症发病率的升高,这个疾病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高发的抽动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患上抽动症呢?
1.遗传因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环境因素
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不和谐,常吵架,离异等因素,均会对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
3.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精神过度紧张、长期焦躁不安,都容易引发抽动症状,如果孩子的情绪没能得到很好的疏导,抽动症状将会越发严重。
4.模仿他人
有的孩子的抽动现象仅仅是由于模仿他人而形成的,他们对别人的“怪动作”感到好奇,于是开始模仿,但是时间一久,这种模仿就成为了一种抽动习惯。
孩子抽动时会不受控制,容易发生碰撞受伤的情况,且抽动患儿由于行为习惯的怪异经常受到同学的奚落,造成自卑,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面对抽动患儿应该怎么做?
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严苛
对于抽动患儿有的家长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即希望通过严格的要求及严厉的语气来管控孩子的行为,但是这种做法不可取。
对于抽动患儿来说,过于严苛的管理方式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从而让孩子的抽动症状变得更加严重,有的甚至容易让孩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应该对抽动患儿放任不管呢?
最好的做法是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过于严苛。
如果家长放任不管,孩子的症状很难消失,家长可以多陪孩子到户外运动,或者参加一些文体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让抽动症悄悄远离孩子。
抽动症是危害着孩子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肌肉抽动,更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严重阻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加强重视,但不宜过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