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床高峰期已至!冬天尿床太烦恼,打骂责怪不可有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05/13
冬季是孩子尿床的高峰期,频繁地换床单让家长感到心烦意乱,但这时正是考验家长耐心的时候,切不可因为一时的麻烦跟孩子大动干戈。
尿床是孩子的常见问题,且妈妈们都知道在冬季尿床的现象更为频繁,但孩子尿床并非故意为之,很可能是遗尿症在作怪。
什么是遗尿症?
一般来说孩子3~5岁后,仍会在熟睡中不自主的排尿,每周夜间尿床次数超过2次,则可能患有遗尿症,一般来说,大部分患儿在三个月到半年内经过干预是可以被康复的,未经干预的患儿该症状则可能持续到成年。
孩子究竟为何会尿床?
1.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2.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3.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4.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孩子尿床家长再心烦也别责骂
随着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宝爸宝妈的队伍,他们缺乏经验,面对尿床的宝宝不知所措,有的父母甚至因为白天工作的疲惫,而对尿床的宝宝火爆相对。
这样的做法不可取。
家长要清楚的是,孩子尿床并非他们自愿,每次发现自己尿床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慌张的,甚至一些孩子会出现自卑、人际交往退缩的现象。如果这时,家长责怪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内向孤僻、胆小、自卑。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关心和安慰,在孩子尿床时及时说“没关系”,以舒缓孩子的紧张情绪。
改善尿床行为,家长这样做
此前有研究数据显示,尿床的孩子智力比正常孩子低23%左右,尿床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给孩子的生活带去极大的不便。
因此,家长一定要及时干预孩子的非正常尿床行为。
首先家长应该为孩子制定规律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同时避免让孩子睡觉前喝水,提醒孩子在睡前排尿。
其次家长可以教孩子尝试憋尿和定时训练排尿的方法,以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增加容量。
最后家长应该及时寻求医学帮助,科学帮助孩子管理排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