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孩子迟迟不说话,可能与家长的这些行为有关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8/11/18

     孩子什么时候会笑,什么时候能发音,什么时候开始喊“爸爸”、“妈妈”,都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如果你家孩子落后他人很多,可得注意了,孩子迟迟不说,很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
 
     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孩子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能力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智力低下、听力障碍、构音器官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语言环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常见原因。
 
     不过,最近有研究表明,孩子语言发育障碍与父母的行为密切相关。
 
     一:对孩子的语言发育引导过少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疏于与孩子交流,更没有时间来引导孩子说话,导致孩子缺少开口说话的刺激,久而久之出现语言发育障碍,迟迟不说话。
 
     二:让孩子的需求轻易得到满足
 
     孩子是家里的宝,特别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的孩子,老一辈总想把最好的呵护给孩子,在孩子还未明确表达自己意愿时,长辈往往提前读懂孩子的需求,进而帮助他们实现,这就让孩子养成一种惰性,即不用开口说话,也能如自己所愿,才导致了很大一部分孩子只会用“嗯”、“啊”,以及哭闹声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阻断孩子的发音
 
     其实孩子们的表达欲望是很强烈的,他们很乐意去分享自己的感受,但是由于一些家长缺乏耐心,在与孩子的交流上采取“快刀斩乱麻”式的方式,在孩子还未完整表达时,便用“哦”、“知道了”、“好”来阻塞孩子的说话,家长无意识的一个举动,很可能让孩子丧失表达的欲望,从而出现不说话的现象。
 
     四:嘲笑孩子说话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最初发音时无论是语音还是语调都会不标准,甚至出现发音错误的现象,这时家长会利用这一点来逗孩子,模仿孩子发音,殊不知,这样不仅不能加深与孩子的感情,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害怕说话,渐渐不说话。
 
     改进不足让孩子好好说话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就赋予家长更大的权力与责任,为了不让孩子在初始阶段就落后,家长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让孩子好好说话。
 
     建议家长放下手机,多陪伴、引导孩子,积极鼓励孩子多说话,常用“真棒”,“好厉害”,来夸赞孩子,为宝宝树立言语信心,同时多带孩子去户外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多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增加孩子的感官体验,见到的、听到的多了,耳濡目染地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