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导致孩子难以构成健全的人格,再不注意就晚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8/12/01
     抽动症是发生在儿童期的一种肌肉抽动性疾病,表现为眨眼、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转颈、点头、躯体扭动、手臂摇动或踢脚、下肢抽动等。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危害孩子健康的疾病也逐渐爆发,小儿抽动症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小儿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每年仍有37%以上的抽动症患儿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的医治。这其中,家长的忽视占到一半以上。

 
     了解抽动症的危害,家长不能再忽视
 
     一、造成肢体损伤
 
     一些孩子由于长时间的抽动,会导致患儿眼睛、口唇、脖颈、肢体等部位肌肉变形或僵化,甚至一些大幅度的抽动症状,会给孩子造成外伤。
 
     二、学习困难
 
     孩子时不时出现抽动症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孩子上课无法认真听讲,课后也无法认真完成作业,严重的抽动症状甚至让孩子难以将目光集中在书本上,极大的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成绩。
 
     三、产生自卑等压抑心理
 
     自身的异常,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以及家长的训斥,都在抽动患儿的心里形成了一堵墙,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导致孩子自卑、内向,不愿与人交流。
 
     四、交际障碍
 
     大多抽动患儿都存在交际障碍,他们由于自卑,害怕,在人际交往面前退缩,无法与同学或其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五、品行障碍
 
     抽动症患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干预,将对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巨大的损伤,导致孩子难以融入社会,无法自尊、自信,难以构成健全的人格,甚至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仇视、敌对的不良心理,容易出现打架、偷盗、抢劫等违反法律法规及社会道德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害而无益。
 
     家长注意这三个方面,让孩子离抽动远远的
 
     1.孩子饮食要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日常可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尽量不要吃含铅、色素、刺激性的食物、饮料,以及辛辣油炸食品。
 
     2.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爸妈不可对孩子过于苛责,也不能过分保护。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和过度溺爱、保护,易让孩子形成任性、脾气暴躁、注意力差等不良习惯,最终导致抽动症的出现。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玩耍,多吸收阳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增强孩子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