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专家:宝宝语言发育迟缓,大多数家长深陷这几个误区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8/12/01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长都无时无刻不期待着孩子早日开口说话,一声“爸爸”、“妈妈”是世间最有力量的话语。可是有的孩子却迟迟不会说话,让家长着急坏了。
孩子迟迟不说话,很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尽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才能确定阻碍孩子说话的原因,更好的帮助孩子正常、流利的说话。
但是,很多家长却深陷语言发育迟缓的误区,不愿带孩子到医院检查,进而耽误了孩子的治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误区是家长容易陷进去的?
误区一:孩子不说话不过是发育晚,不必干涉
都说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树叶,孩子的发育自然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说话晚没关系,慢慢来总有开口说话的那天,然后完全不加干涉,任由孩子自由生长。
专家指出,孩子的发育虽然不尽相同,但大致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一般的孩子在8个月时就能发出“baba”、“mama”这些音节,在一岁多孩子就能讲出几个词组成的句子,如果你的孩子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就是很明显的语言发育迟缓,一定得加强重视。
误区二:男孩比女孩说话晚
不少家长,特别是在老一辈的印象中,他们认为男孩的发育比女孩晚,所以如果自家孩子是个弟弟,就算迟迟不说话,他们也不着急,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但其实男女在语言发育上的差异并没有科学依据能支撑,因此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孩子的发育较正常水平落后许多,都应该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促进孩子正常发育。
误区三:提前理解孩子的意愿
还有一些家长“自作聪明”,眼见孩子表达意愿十分困难,因此往往提前预知孩子的需求,打断孩子,提前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养成不用表达即能得到满足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失去开口说话的兴趣与欲望。
无论孩子能否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无论家长是否能秒懂孩子的意思,家长都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去表达自我,鼓励他们慢慢说话,表达清楚,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言语能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