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左右着孩子的升学、恋爱等人生大事,矮个也成了颜值的“硬伤”。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劲地蹿个儿,自家孩子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家长心里真是着急啊。
于是,疯狂补钙、各种保健品和营养品给孩子吃个不停,结果孩子没见长高多少,却犯下了一个不能弥补的错误:耽误了孩子最佳长高时间!
临床上会碰到很多这样的家长,以为孩子好吃好喝就不会长得矮,迟迟不带孩子医治,结果错失治疗“矮小症”的黄金时期。女孩8岁前,男孩10岁前,是治疗“矮小症”黄金时间。其实,孩子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因为一些长高误区使得孩子治疗晚了。
误区一:不了解孩子生长发育规律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当被问到孩子从小到大是怎么长的?一年能长几厘米时,大多数家长都只会摇头,说不清楚或拿不出既往生长记录。其实,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身高增长规律:
出生第1年增长约25-27厘米;
第2年增长约10-12厘米;
2岁后到青春期前,年增长约为5-8厘米;
青春期:女孩每年约增长6-8厘米,男孩7-9厘米。
误区二:发现孩子矮,但有等一等的心态
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家长自认孩子是晚发育,因此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孩子长高,这种认知往往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导致孩子最终增高无望、遗憾终生。
当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
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后才能判断,切勿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误区三:盲目补充营养,反而造成过剩
以前孩子不长个儿常常是因为营养不足,而现在许多孩子却因为营养过剩,发育提前,促使身高生长提前停止。
营养过剩可以导致儿童性早熟,使青春期早到,性发育期提前,这样的孩子在一定年龄阶段可以表现得比同龄儿高,但是,过早的发育促进骨骼生长板的提早闭合,最终成为矮个子。
应该注意儿童营养均衡,不要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防止超重、肥胖,多吃自然的食品,在身体健康时,不要随便给孩子吃营养品和保健品。
误区四:忽视了学习压力也会影响孩子身高
儿童沉重的学习压力,长期精神紧张,也会影响长个儿,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生活安排,协调好学习、运动和睡眠时间,消除紧张情绪。
不良的睡眠习惯如晚睡、睡眠不足都会影响身高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取决于脑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分泌。因此,不要让孩子熬夜。
此外,孩子还需要充足的锻炼,运动后生长激素也会分泌增多,锻炼能增加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又能增强机体的防病能力,减少疾病,并预防肥胖。
误区五:盲目吃增高药,盲目追求高个子
如果孩子是因为疾病而影响了身高,盲目吃增高药,作用甚微,反而很可能耽误孩子的病情。
如果不经检查,不辨原因,盲目轻信和服用这些增高保健品,可能既浪费了金钱,又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有些产品如果含有促进骨骺加速闭合的物质,短期内可能看到生长加快,实际上加快了成熟速度,缩短了生长期,反而会降低最终的身高。
家长切记:不要认为孩子早期个子低于同龄孩子是起步晚,以后会赶上,身高不达标要考虑是生长发育不达标,尽早咨询医生,长个是有期限的,一般青春期后孩子骨骺线闭合就停止长个了,身高定型,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