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都希望生个健康聪明的宝宝,孩子是家庭快乐的源泉。如果孩子患上智力低下,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智力低下?智力低下的儿童一般都有哪些表现呢?该怎样治疗呢?一起来听听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邢秋君主任是如何解答的。
智力低下是指,18岁以下的脑神经发育落后于同年龄儿童平均水平。智商(IQ)低于同龄儿童均值减两个标准差,即<70,同时有认知功能障碍,社会适应能力缺陷。其分为4个等级:轻度(IQ 50—70 ),中度(IQ 35—49),重度(IQ 20—34),极重度(IQ低于20)。
宝宝智力低下的表现
不会笑或很晚才会笑
正常孩子2个月时就会笑,4个月时能放声大笑。如3个月才会笑,6个月还很少笑,1周岁还不会笑则是智力低下的一种信号。
眼睛功能发育不全
一般来说1个月的婴儿就会用眼睛注意周围环境,智力低下的婴儿则对周围的人或事物不注视。
吃奶困难
出现在婴儿时期。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面容、体态异常
有些先天性智力低下儿童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就是人们常说的“国际脸”。
品行障碍
如说谎、逃学、偷窃、欺骗、故意捣乱等,这一般在轻度弱智学生中可见,男孩较多。如果不注意正确引导,成年后很容易发展成为有品行障碍的人。
异食行为
表现为吞食非食物性物质,如咬吃玩具上的油漆、灰泥、头发、污物等,由于吞食的异物不同导致不同消化系统的问题。
智力低下的治疗关键期2-12岁
儿童脑发育时期主要在2-12岁期间,智力低下儿童主要是脑发育受损引起的,因而此时干预治疗将会比后期治疗难度低,所以家长切不可等待,抱有智力低下自愈的想法。
6岁前属于轻度智力低下
处于发育阶段的大脑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能通过不同途径表现出适应能力,特别是许多轻度智力低下儿童,都有提高智能的潜力,是预防工作的重点。
轻度智力低下主要与社会文化情况有关,所以预防轻度智力低下重点应放在出生后的诸多因素,如营养、保健、早期教育。
在6岁之前,尤其在1岁半到2岁是治疗关键期。同时对社会和环境不利因素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科主任邢秋君:在诊断过程中,需详细收集儿童的生长发育史,全面进行体格和神经精神检查,将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生长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童进行对照和比较,判定其智力水平和适应能力,是否患有智力低下。
一旦发现孩子为智力低下,应尽快到专业的医院进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