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副主任医师、杨圣海博士的会诊现场来了一个“冷漠”的小女孩小文(化名)。
小文今年9岁,家住涪陵的她有两周都没有去上学了,因为她在学校里被同学说成是个“傻子”,据小文的婆婆讲述,小文现在在学校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不会主动和同学交往,不理人、不会交流,喜欢重复一件事情,长期小声的重复说一些词语。
一个人的时候,小文总是反复的在纸上画着:太阳、向日葵、妈妈、她、房子。
参与会诊的杨圣海博士和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行为发育门诊陈虹主任敏锐的感觉到了孩子不断重复“妈妈”可能另有隐情。
6岁确诊患自闭症 父母相继离开
据了解,小文6岁时因为这些异常的情况被家人带到专业的儿童医院做过相应的检查,被确诊为“精神发育迟滞”。
会诊当天,杨圣海博士和陈虹主任一致判断,小文和人眼神对视时间很短,喊她的时候也不理人,综合检查结果,两位专家判断小文就是自闭症伴精神发育迟滞,需要尽早的进行治疗。
“她妈老汉都不管她了”小文婆婆说,小文父母离婚好几年了,离婚的很大原因也是因为孩子得了这个病,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父母不知道怎么给她治。
小文父母离婚后均在重庆主城生活,后又分别陆续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家庭后就基本没再管过小文,小文只好跟着婆婆艰难生活。
婆婆身患重病 未来不知谁能照顾孩子
“我只有3000块钱了,不知道能怎么治”杨圣海博士和陈虹主任在给小文婆婆介绍治疗方案的时候,婆婆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她说我知道对于小文的病情来说,三千块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但自己也有病,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实在是不知道能怎么治。
当问其为什么小文的父母不带她来看病的时候,婆婆带着复杂的眼神向医生说明了原因:
“我也不知道我还能活多久,我死了过后这孩子可怎么办哟”婆婆含着泪花无奈的说到,会诊当天,小文的生父跟随来到了医院,但全程他没有对接下来孩子如何照料和治疗表态。
得到这一情况后,重庆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小熊大爱儿童健康成长公益专项基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马上找到了小文婆婆,了解情况后表示如果小文坚持治疗的话,“小熊大爱”基金可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援助,但是相对于自闭症康复治疗漫长的周期,也许救助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
会诊专家杨圣海博士介绍,正如小文反复画里的内容一样:太阳、向日葵、妈妈、她、房子。
画中的事物无不是代表着对家的渴望,和对父母关爱的渴望。
面对自闭症,父母应该这样做
陈虹主任提醒,自闭症症状的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一些儿童在数月龄前就可有相关表现,而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到2岁甚至更迟才会出现明显症状。家长可观察宝宝以下高危信号,做到早发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可最大程度的改善自闭症患儿的预后和生活功能。
婴幼儿期自闭症可能出现的症状:
6月龄后,没有社交性微笑或高兴的情绪表达、缺乏眼神接触;9月龄后,不能通过发声、微笑或其它非语言交流来分享;12月龄后,没有咿呀学语、不能通过姿势动作进行交流(指向,拿,挥手等);16月龄后,没有语言;24月龄后,发出无意义的2字词语。
任意年龄自闭症可能出现的症状:
1、回避眼神接触,喜欢独处;
2、对理解别人的情感存在困难;
3、语言发育迟缓;
4、重复相同的词语或短语;
5、例行规律或环境的轻微改变而烦躁;
6、兴趣极度狭窄;
7、喜欢重复做手拍动、身体摆动或旋转的动作;
8、对声音、气味、味道、物体质地、光线和/或颜色有异常和强烈的反应。
如果宝宝出现以上的危险信号,家长应及时咨询行为发育相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