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的
总喜欢记录宝宝的“里程碑”
什么时候第一次翻身
什么时候第一次走路
什么时候第一次说话
遇到迟迟不愿开口的宝宝
家长都会着急
家长对宝宝的需求过分敏感
是宝宝不说话的主要原因
当宝宝需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家长抢先满足了宝宝的需求,会导致宝宝还没有说出需求之前,就已经达到目的。这样时间一长,宝宝就不愿开口,就算本来学会的词语,也会逐渐放弃了。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朱俊凤指出,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宝宝开口说话的机会。如宝宝指着奶瓶,大人立即明白了宝宝是饿了,于是把奶瓶递给了宝宝,当满足了宝宝的需求后,宝宝就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正确的做法是,当宝宝指着奶瓶,家长可以先引导宝宝说出来,哪怕说一个“奶”字,也应该鼓励他,说出来之后再给他递奶瓶,这样他会明白,要说才能达到自己的需求。
每当宝宝说出一个字或词,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代表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家长怎么做才能提高宝宝说话能力?
1、多和宝宝说话。用清晰的发音与宝宝说话,用简单的语言指令调动宝宝的活动,如“宝宝,把小汽车拿回来”。
2、鼓励宝宝称呼周围的人,说出家中物品的名称,模仿说简单的日常用语。教宝宝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
3、给宝宝讲故事、念儿歌,带宝宝边看大自然边和他交谈。问宝宝简单的问题,鼓励他回答,并回应他所说的话。
4、通过与宝宝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想象性游戏,培养宝宝的兴趣和想象力。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朱俊凤提醒:小儿语言发育的差距较大,多数小儿在1岁至1岁3个月开始会发音“爸”、“妈”、“奶”等,这些是小儿最先学会的词。但也有部分小儿要1岁6个月时才会开口说话,如果小儿超过1岁7、8个月仍不会说话,应带宝宝去医院诊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