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抽动症的原因与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出现疾病前及时预防,患病不如先预防,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下面跟随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朱俊凤一起了解下引起抽动症的几大原因:
1、孕产因素:母孕期高热、难产史、生后窒息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剖宫产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型脑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惊吓、情绪激动、忧伤、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性的动画片、过度的玩电子游戏等。
4、家庭因素:家庭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等。
5、其他:如癫痫、外伤、一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过敏等。
面对抽动症患儿,家长应该怎么做?
除了及时就医和遵照医嘱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朱俊凤还提醒家长,抽动症患儿家长在家应该做好以下一些细节。
心理转移:
临床观察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在紧张着急时加重放松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因此,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建议采用转移法,如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些的事。
这样可以通过减轻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有目的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
认知支持:
儿童因挤眉弄眼等异常动作深感自卑,社交退缩。越紧张自卑症状越严重,症状越重就越紧张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
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份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尤如雪上加霜。建议家长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增强孩子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因而,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朱俊凤建议,除了按照医生的建议接受合理的治疗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和孩子“约法三章”,用一些奖惩的制度来约束孩子,让孩子渐渐纠正不良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