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猛夸的“懂事”娃儿却被查出自闭症,听听重庆小米熊专家怎么说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09/15

​​​​阳阳(化名)今年5岁,从小他就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他从小就很安静,”在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阳阳妈妈向医生说道,“爱发呆,我们都觉得很高兴,觉得他从小就懂事。”

 

可渐渐地,随着阳阳长大,父母发现有些不对劲:别的宝宝开始会笑、会闹,会跟着晃动的小球转动脑袋,会咿咿呀呀地说话,阳阳却不会。“小孩子说话晚点,反应慢点很正常,性格好,温顺,长大就好了,这种孩子好养。”阳阳奶奶安慰他们说。

 

于是就这么拖到了阳阳5岁。

 

 

直到现在,阳阳的语言方面只会叫“爸爸,妈妈”,从来没有眼神的对视,逗他笑,他也不理,非常冷淡。甚至不会向父母表达自己要拉撒的问题,时常发呆,不和其他人交流,稍微大一点的声音会让他变得十分的焦躁、害怕。

 

想着快上小学了,阳阳爸爸想改变一下孩子说话的问题,于是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小米熊儿童医院,经过检查,阳阳是非常典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即自闭症)

 

阳阳的妈妈一听是自闭症,就懵了,她说以前也有自己的朋友提醒过她,让她带孩子早点检查看看有不有问题,但和家人一商量,都觉得没什么,也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真的是自闭症。

 

得知自闭症最好的干预期是在2岁以前,阳阳妈妈在诊室哭得很伤心:“在他8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发现不对劲,但还是没带他检查,都是我害了孩子。”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何旭涛主任对阳阳妈妈说:“孩子的自闭症不是后天导致的,做父母的不要再自责了。赶紧走出这种情绪,让孩子尽快接受治疗,希望还是很大的。”

 

自闭症孩子2岁以前有哪些表现?

 

主任医师、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主任邵智教授在小米熊儿童医院孤独症专病培训会上说过:“2岁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通过心理、行为、生理和药物等多个导向的治疗,在经过2-3年的康复训练后有望过上正常生活。”

 

但实际上早期儿童自闭症的症状并不明显,没有这方面专业常识的家长更是容易忽视,待发现时才大呼后悔。比如许多家长会把孩子学习新事物缓慢理解为正常现象,并相信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学会。

 

(邵智教授在小米熊儿童医院开展孤独症专病培训会)

 

另外,如果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处理或处理事情上有困难,一定要给予关注,并对孩子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还需要了解儿童自闭症的不同症状,以便有一个对孩子观察结果进行比较和判断。

 

早期发现儿童有自闭症倾向将大大有助于未来的干预效果,何旭涛主任提醒家长,以下三个方面是儿童自闭症早期的表现,家长一定要细心观察:

  

一. 人际交往方面

 

1. 当孩子被叫时,没有回应。

 

2. 没有眼神追随、交流。

 

3. 孩子没有响应父母的指示或命令。

 

4. 不喜欢拥抱或亲吻这样的身体接触。

 

5. 总是喜欢独处或似乎拥有自己的世界。

 

 

二. 语言技能方面

 

1.容易忘记父母教的话。

 

2.孩子说话的语气要么单调,要么像唱歌一样。

 

3.孩子经常有避免交谈的表现。

 

4.可以学习新单词,但不真正理解,也无法正常应用。

 

 

三. 行为方面

 

1.有重复性、刻板的习惯,如旋转、摇摆、拍打或扭动手臂。

 

2.不容易适应变化,如出门时只愿走同一条路,不能换。

 

3.儿童可能对光、声音和触摸敏感。

 

4.没有危险意识,比如摸开水等。

 

 

经过科学干预 过半自闭症患儿可正常生活

 

当发现自闭症以后,家长也不要过分焦虑。来自美国2016年一项新的调查指出,超过七成的自闭症孩子拥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智力或语言能力,给予科学干预和支持,他们能够融入主流社会。

 

邵智教授指出,根据近年临床发现,越来越多智力正常、语言正常的儿童被确诊为自闭症,几乎有超过一半的自闭症儿童有望通过干预重新融入社会,因此,患儿家长应相信科学的干预手段,为孩子的独立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

 

何旭涛主任说:“全世界范围内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但是针对它的共患病,如情绪问题、暴躁、抑郁、焦虑、消化道、睡眠问题,可以适当用一些药物减轻症状。”

 

目前针对自闭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医教结合”的MDT治疗方式,即医院治疗、康复训练、家庭培养三位一体,以自闭症孩子的社交缺陷为核心,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干预,科学运用鼓励、辅助手段帮助孩子,对于不良行为,在避免打骂和唠叨的前提下采用温和方法给予矫正。

 

专家提醒,如果父母过于恐慌或者不懂得如何干预,那倒不如不干预,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要过度逼迫孩子,一定要杜绝打骂教育,想方设法“让孩子过上平静、稳定、规律、快乐的生活,就可能避免严重残障的发生”。

 

 

家庭干预非常重要 遵循三原则会更好

 

“社会对自闭症有莫名的恐惧,认为无论怎么努力,都要终身残疾,终身被照料,实际上并不完全都是这样。”何旭涛主任指出,自闭症孩子会面临很多挑战,但经过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恢复很好的孩子都可以上学读书,甚至具备独立工作生活能力。

 

同时,何旭涛主任还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提出了干预三原则:

 

第一,对自闭症儿童需要理解、宽容、接纳、尊重和赏识,要懂得他们的与众不同,不是特别影响别人的行为尽量宽容他,让他们有快乐包容的氛围;

 

第二,采用快乐、适度和巧妙的方法改善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矫正不良情绪和行为,不要用打骂、唠叨的方法;

 

第三,对孩子的特殊兴趣和能力加以发现、培养和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