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学习差爱爬树是怎么回事?重庆小米熊专家讲解:孩子可能感统失调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09/16

​​开学了,家长发现孩子又出现一些平时没注意到的问题:

有的孩子很难坚持做一件事情,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写作业困难;

 

有的脾气急躁,讲道理不听,

甚至哭闹打滚撒泼;

 

有的一直在不停地动来动去,

小动作不断;

 

 

也有的害羞,胆小,

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集体;

 

有的虽然喜欢跑跑跳跳,但真的做起运动来,动作却很不协调,显得笨手笨脚……

 

这些现象让家长十分头疼:

孩子这到底是怎么了?

 

且听小熊给大家讲个比较“可爱”的案例:

 

10岁小男孩爱“冒险”爬树  

一查竟是前庭觉系统功能低下

 

“尧尧,危险,快下来!”这是市民蒋女士每天说得最多的话,她几乎每天都得把孙子尧尧从树干上“扛”下来,但转眼间他又爬上树了。

 

“这个孩子很调皮好动,还不怎么跟人说话。”蒋女士说,尧尧平时总喜欢到处跑,即使是被强迫坐在椅子上,也喜欢用手敲打椅子,根本安静不下来。

 

据媒体报道,湖南长沙市10岁的尧尧(化名),一直是大家眼中的“调皮”孩子,多动且喜欢爬高,注意力也不集中,成绩一直特别差。

 

尧尧不仅无法认真坐着听课,而且拒绝和老师说话。尧尧的父母着急起来,带着他去医院检查,经感统评估发现尧尧的前庭觉系统功能低下。

 

除此之外,尧尧还存在触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没有安全意识,被磕碰到了也没什么痛觉。

 

 

尧尧父母脑子里冒出一个大写的问号,什么是前庭觉系统功能低下?

 

小熊特意去问了我院的行为发育门诊主任何旭涛,他解释称,其实前庭觉包括视、听、嗅等感觉,尧尧前庭觉迟钝,所以总是做一些激烈的事情,以寻求前庭觉刺激,显得很好动甚至脾气暴躁。

 

感统失调对孩子影响大 一般分为这几类

 

感觉统合失调简称为感统失调,这个词对很多家长来说有点陌生。

 

何旭涛主任提醒:当孩子出现语言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合群、脾气暴躁、学习障碍等表现且情况较严重时,家长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当做“调皮孩子”来对待,因为这可能是出现感统失调了。

 

总的来说,感统失调分为以下5类,会引起孩子不同的表现:

 

1、前庭失调——在平衡、速度、组织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差,经常会有眩晕丢三落四等表现;

 

2、本体失调——比较笨拙,操作不灵活,动手能力差,运动性不好;

 

3、触觉失调——情绪不稳定,容易很突然地发呆、沉默寡言或者生气,易与人闹矛盾;有时还表现为对某物的过度依恋或者过度反感、排斥;偏食挑食等等。

 

 

4、触觉过于敏感——有的孩子爱哭粘人,胆小性格孤僻,爱做旋转的游戏,而不会晕眩。这种孩子往往是触觉太过于敏感,所以才会出现问题。

 

5、视觉障碍——无法流利阅读,经常丢字漏字、写字慢不工整、不在框内、笔画颠倒、抄错题、写错数、计算经常出错。

 

 

为什么现在感统失调的孩子越来越多?

 

何旭涛主任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越来越方便,出门有车代步,上楼有电梯;尤其是伴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孩子们活动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比如和小伙伴们一起玩闹,玩水、玩沙、观察植物和昆虫......在现在的孩子这里,也变成了奢侈的活动。

 

 

这样的成长环境,看似舒适,实则匮乏。

 

孩子们生活上被代劳,行为上被保护限制,身体能力的发展会严重受阻,而身体能力的发展不足,又会导致出现感统失调的概率大大增加,感统失调不会自行消失,如果不通过感统训练积极干预,必定会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更多的困难。

 

感统训练竟然还能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感统训练是一种游戏运动训练疗法,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其目的是改善脑处理感觉的方式,使感觉统合正确,身体的不同部位就能一起和谐地运作。

 

 

何旭涛主任介绍,感统训练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操作日常生活各环节来实现渗透教育,不仅仅是对生理功能的训练,还涉及心理、大脑、和躯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有利于改善脑神经生理抑制,提高运动协调能力,可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为孩子奠定一个牢固的基础,成绩会逐步显著提高。

 

然而实际上,不少孩子并非是单纯的感统失调问题,比如可能伴随多动、自闭、发育迟缓、智力低下问题,这种情况只进行感统训练是不对症的。

 

因此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感统失调方面的表现,可以带孩子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做相关评估和检测,再针对相应的干预和训练,在达到更快、更好纠正孩子功能失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