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儿童时期的创伤事件被提起最多的就是父母离婚其次是父母吵架那么第三是什么呢?是!尿!床!
经历过尿床的人都知道
真的是“情非得已”呀!可即便如此很多宝爸宝妈面对这样的情况
依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曾经,韩国一名4岁女孩,因半夜尿床被母亲罚站在厕所,导致孩子在寒冷的厕所里站了几个小时后昏迷死亡;而在国内,类似这样的新闻也有很多,有孩子尿床被父亲打成植物人的,有因尿床被继父打死的,还有女孩因尿床被母亲推到导致死亡的……
小孩子尿床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可为什么总有孩子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丢失了性命?
今天,我们请来了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行为发育门诊陈虹主任,为大家分析一下孩子尿床的那些事儿——
01
孩子尿床,正常吗?
陈虹主任介绍:正常情况下,儿童成长到3岁以上就基本不会再尿床了,能够坚持夜间起夜一次或直到天亮,但是夜间仍可能无意识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孩子长大就能够主动控制夜间排尿。
但有的孩子4岁后还是频繁尿床,这还正常吗?
“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引起注意了,可能是孩子患上了一种病——‘遗尿症’。”陈虹主任说。
什么?尿床也是病?没错,这真就是病!得治!
遗尿症多发于幼儿阶段,据统计,5岁的孩子患病率为15.2%,在7岁儿童中有8.3%患遗尿症,并有2%到3%的患儿一直持续到成年。
根据《2017中国儿童和青少年遗尿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
在中国,超过50%的家长认为,尿床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生理现象,因而不去寻求治疗;
近40%的家长会认为“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为,甚至因此责备过孩子。这样看来,那些因孩子尿床而大发雷霆甚至害死孩子的家长,可能根本不知道这其实是孩子患了一种叫“遗尿症”的病。
02
尿床带来的创伤不可忽视
有的家长认为,不就是尿床吗,也不是什么大事,对孩子也没多大影响吧?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小熊只能对您说:“您太小看尿床这件事了!”
尿床给儿童带来的创伤,可以说是“魔法攻击”,不仅伤害于无形,而且效果很立体——
★首先,遗尿的孩子会渐渐出现不思饮食的不良习惯,会因营养不良而导致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得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身体健康。
★其次,患有遗尿症的孩子睡眠昏沉,难以叫醒,还会出现磨牙、乱踢乱翻、精神不济、容易分心走等状况,严重影响了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发育。
★再次,遗尿会直接危害的孩子的内心成长,导致孩子出现忧郁、自卑、不安、胆怯等负面情绪,性格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易暴躁。
03
个别遗尿症会伴随终身
尿床儿童通常都有羞耻感,常常会自我孤立,不愿进行社交活动。
这种影响如果治疗不及时而延续到成年,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事业、婚恋、甚至家庭幸福,严重者还会遗传给下一代。
小熊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41岁的单身女士因有严重的抑郁症而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原来,女士从小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都是老师,她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但5岁那一年,因为一次尿床被母亲责骂,让她内心感到无比自卑,从那以后她接连尿床好几天,气得母亲不给她吃晚饭、喝水,从而避免她尿床。母亲生气责骂的样子,让她羞愧难当,至今仍然记忆犹新。而遗尿的问题,却并没有因此而得到解决,反而成为了她一辈子的“噩梦”——直到成人后依然时常发生,这使得她至今未能婚恋。
为什么父母越是责备孩子的遗尿症越是严重呢?
陈虹主任提醒:有遗尿症的孩子,如果尿床遭到责骂,精神总处于紧张状态中,容易使遗尿症经久不愈。
不想要遗尿症伴随孩子一辈子?那就正确面对孩子的遗尿症吧!请接着往下看——
孩子遗尿原因多,家长应该怎么办?
据陈虹主任介绍,孩子遗尿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遗传因素,大致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 由于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激素功能尚未成熟,夜间不能分泌足够的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
★2. 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或者是因为孩子便秘,膀胱受到压迫难以正常储尿;
★3. 睡眠过深,充盈的膀胱没有向大脑发送信息,不能接受来自于膀胱的尿意觉醒;
★4. 孩子突然换到新环境、气候变化较大,如寒冷、炎热、温差较大不适应等。
如果孩子不幸患上了遗尿症,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家长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过度刺激孩子,否则会强化孩子遗尿的行为。
★其次,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讽刺打挤孩子,要让孩子充满信心战胜疾病。
★再次,为了减少遗尿的症状,可尝试让孩子白天不要玩得太兴奋,晚餐后尽量不要过多喝水,睡觉前先尿一次,如果孩子夜间不停翻身,要叫他起身上厕所,从而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陈虹主任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孩子4岁以上了仍有遗尿的现象,每周尿床2次及以上,且持续3个月以上,可初步判定孩子是患有遗尿症。
如果在使用以上措施均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话,就需要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院就医,排除孩子的遗尿症是不是由身体异常引起的。
儿童遗尿症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家长切勿采取“观望”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