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13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今年开学以来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多了许多小患者。
他们都是怎么了呢?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他们都是因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特别多,或者行动不协调而来咨询就诊的。
报道中显示,几位小朋友刚上学不久,有老师与家长们反映,孩子在各种运动和大运动方面的不协调,因此建议带孩子来医院做一些感觉统合的检查。
当医生告诉家长,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时,不少家长一脸茫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感统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这几年各种关于学生学习和家长陪写作业的段子和视频大量涌现,而这带给观看者笑声的背后,就是大量被老师和家长误解的感统失调儿童和茫然失措的家长。
无独有偶,在小米熊儿童医院,最近也有不少这种问题的小朋友前来就诊。
贝贝(化名)的爸爸、妈妈也像每一个家长那样希望孩子聪明又健康。从贝贝还不满一岁就开始教她学习识字卡片、背唐诗。
然而,父母注意到即将上幼儿园的贝贝比其他小朋友显得动作笨拙,吃饭、大小便仍需要家长照顾,说话的语速特别慢,而且语气单一、缺乏声调变化,大人说话快一点或声音大一点,她都很难受。而且贝贝特别胆小,除了家里的长辈,她不敢和陌生人说话,甚至不敢与同龄的小朋友接触,完全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这可把家里人急坏了,“聪明”的贝贝究竟怎么了?
★通过检查、测评,医生发现贝贝有严重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
★追踪她成长的过程,才发现贝贝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原因:家长保护过度,非常疼爱小贝贝,惟恐孩子遭受一点点伤害和疾病,所以总是让贝贝待在床上,不让她在地上自由行动,不让她接触任何未经严格消毒处理的东西,不论去哪里,常常把她抱在怀里。
这些方式减少了她自主活动的机会,也就减少了其大脑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她表现出动作笨拙,遇事胆小的状况。
01
感觉统合能力是什么?
通俗地说,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这是孩子不断学习更多知识,丰富自己能力的基础能力。
感统失调的孩子在学习中容易走神、小动作多、写字歪斜、看书跳行漏行等多方面问题。
02
为什么会出现感统失调?
★专家介绍,感统失调的原因很多,比如:
1.孩子缺少爬行过早的行走;
2.父母陪伴不足隔代教育;
3.家人的过度保护;
4.错过了最佳的矫正发育期限等原因;
★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感统失调,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03
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2.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
3.能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
4.害怕陌生的环境,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
5.过分紧张,爱惹别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
6.偏食,暴饮,暴食,脾气暴躁,经常吮手,咬指甲。
7.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
8.方向感差,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
9.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04
感觉统合能力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
孩子从小开始,通过身体肌肉、视觉、听觉等感官,从外部环境中接触大量的信息,来塑造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果有哪方面的信息接收不足,就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平衡能力差等各种问题。
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师,就会提醒家长,孩子可能是感觉统合能力出现了问题,需要尽早做筛查和训练,这时候家长就要提起注意了。
★专家介绍,孩子6岁以前,是发展感觉统合能力的黄金期。
在此黄金时期进行治疗和感觉统合训练,能够事半功倍;之后再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将会事倍功半。因此,孩子的感统训练宜早不宜迟。
05
如何判定是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有五大方面,分别是前庭觉失调、本体觉失调、触觉失调、听知觉失调、视知觉失调。
▲感统失调自测表:
★前庭觉失调:平衡感差、空间感弱、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跳行漏行;
★本体觉失调:方向感差、不爱书写、数学理解慢、语言表达弱;
★触觉失调:胆小不自信、适应能力差、反应敏感或迟钝、人际交往能力差;
★视知觉失调:容易把6和9、b和d、q和p写反、读课文读着读着就跳了行、漏了段,书写的时候常把字写出格;
★听知觉失调:常常对巨大的声音没有反应、或者很小的声音也会吸引到注意、经常听漏东西、记不住老师说的话等;
通过这些描述,家长们也可以发现,感觉统合是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错过关键时期,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