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上课控制不住自己大叫丶挥拳是怎么回事?看看重庆小米熊专家怎么说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11/04

口罩、头盔

这两样看起来奇怪的组合

却是12岁男孩小军(化名)

两年多以前几乎不离身的东西

连上课也不会取下

 

“没得办法,一是为了保护他,二是能尽量不影响上课。我们也是为了他好。”军军爸爸叹着气说。

 

他现在非常后悔——

如果能细心一点,早点发现儿子患有抽动症;如果自己能好好配合医生坚持治疗,不擅自给儿子停药,或许军军的情况不至于像现在这么糟糕。

 

 

01

9岁发病就开始治疗,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副主任医师、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神经与行为发育门诊何旭涛主任根据详细的病史追问,并查看病史报告和处方,发现军军最初的抽动症状出现在9岁,不分时间和场合的挤眉弄眼、摇头晃脑。

 

起初,所有大人都觉得只是孩子调皮而已,教育一下就能把这坏习惯改了。

 

 

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2个月后,军军出现了更大幅度的奇怪举动,甩臂、踢腿,平均每天都会发作五六次。

 

何旭涛主任说,其实那个时候军军已经被确诊为抽动症,经过治疗症状也曾有一定缓解。

 

只不过军军爸爸犯了一个很多病人家属都会犯的错误,就是不遵医嘱擅自停药

 

 

两年多以来,他带着军军去了成都、上海、北京,又回到重庆,在多家大医院求诊。

 

中药、西药吃过一大堆,康复训练也做过,可每次都是稍有好转就停药,长则坚持不到一年,短则三五个月,甚至有时候治疗10天就停药。

 

因为没能接受持续、规范的治疗,军军的病情越发严重,慢慢地从肢体的不自主活动增加了更多奇怪的行为——

 

不断的清嗓子,经常骂脏话,还有就是后来的自伤,时不时地整个人处于失控状态。

 

 

何旭涛主任提醒:虽然目前对抽动症病因的研究还不完全明确,但临床认为与遗传、脑神经发育异常、免疫因素及感染有关。

 

抽动症是儿童青少年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以7~11岁儿童的发病率最高。

 

但因为此病的临床症状变异性大,轻者多被忽视。

 

一般来说,抽动症的用药、治疗,至少在三到五个月以上。

 

药物和治疗是否需要变量和调整,应该以复查以及医生的建议为准,家长千万不要擅自停药, 以免孩子的状况越变越糟。

 

 

目前,军军正在何旭涛主任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电生物理疗以及康复训练等一系列规范治疗。

 

02

抽动症,让这些孩子也深受其害

 

滔滔妈妈:

最开始孩子有迹象,经常耸肩,有时几分钟扭头二三十次,我也知道这不正常,可我就想长大了就好了,慢慢就自愈了,没想到越来越严重,都怪我,早点领他去医院,孩子也能少遭罪。

 

婷婷爸爸:

很少见到她这么活泼的小女孩,开始的时候觉得孩子活泼点,不怕生是好事儿,可是慢慢的就不对劲了。

 

她不好好走路,一蹦一蹦的,怎么说她都不听,还总是挤眉弄眼,小女孩这样一点都不好看,我和她妈妈为了纠正她这个坏习惯没少下功夫。

 

后来有一次发现她双手蜷握,抬起来,往两边用力掰,同时翻白眼,咧嘴,大概持续两三秒。

 

后来次数越来越多我俩有些慌了,赶紧领孩子去医院,检查过后,何主任说孩子是抽动症,现在接受治疗以后,明显变好了。

 

峰峰妈妈:

三岁时,他在玩平板电脑上的游戏,嗓子不断发出吭吭的声音,我阻止他,不让他发出声音,但发现他只要一玩电脑游戏就会发出声音。

 

四岁多时,孩子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身体动作,我当时害怕极了,带着他四处求医问药,医生诊断说是“抽动症”。

 

 

03

抽动症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再不注意就晚了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以多组肌群不自主抽动及不自主发声和言语障碍为临床特点的慢性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抽动症发病率逐年上升。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在我国每年仍有37%以上的抽动症患儿没有得到及时和正确治疗。

 

这其间,家长的忽视占到一半以上,这会给孩子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危害。

 

 

1.发育障碍:

长时刻的抽动导致抽动症患儿眼睛、口唇、脖颈、肢体等部位肌肉变形或僵化,要通过很长时刻才可以恢复正常。严重者会影响到骨骼的正常发育。

 

 

2.自卑心理:

抽动症发病症状常常被同学讪笑、奚落,使孩子发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性格孤辟,不肯与人触摸,甚至发生报复、敌视心理,难以构成健全的人格。

 

 

 

3.继发学习困难:

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涣散,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影响课堂秩序,遭到同学、教师的歧视或讪笑,逐步厌学、逃学,易形成恶性循环。

 

 

 

何旭涛主任提醒:

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是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

 

运动性抽动常见的表现有眨眼睛、耸鼻子、歪嘴巴、噘嘴、张口、摇头、点头、转头、耸肩等,甚至肢体或躯干的扭动等。

 

发声性抽动表现为鼻腔或口腔内发出声音,如吸鼻声、清嗓子、咳嗽声、咕噜声、鸟叫声等,甚至出现类似“脏话”样发声。

因此,如果发现孩子存在奇怪的动作且反复出现,请及时带到正规医院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