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小米熊专家邵智教授讲解:自闭症孩子如何治疗干预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11/10

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些问题,有的是身体方面的问题,有的是学业和发展方向的困惑。

 

近年来,随着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于自闭症的认识不断增强,自闭症的确诊率越来越高。

 

 

可能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接触过自闭症的患者:

他可能是当年班里那个奇怪的同学,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儿,还喜欢打人;

 

他们还有可能是你邻居家那个总躲躲闪闪、很少出门的大男孩儿;

 

还有可能是你最亲的人,更或者就是你自己。

 

只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意识到“自闭症”的存在。

 

 

 

 

第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

后来怎么样了?

 

在密西西比州的森林市里,有这样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

 

他身体还算硬朗,经常出门兜风,算是个旅行达人——据说,他去过三十多个国家,国内国外的旅游景点几乎全去了个遍,坐过好几次游轮,甚至还参加过一次非洲的游猎旅行。

 

 

在旁人眼里,他是一个标准的邻家富闲老爷爷。

 

可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美国第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的孩子

 

他叫唐纳德·格雷·特里普雷特。

 

(小时候的唐纳德,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媒体报道,在他3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发现了他的不同——

 

性格孤僻、行为乖张。从来不哭喊着要妈妈,拒绝自己吃饭,对周围一切熟视无睹,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时并没有“自闭症”这一说法,为了给他治疗,他的父母想了各种办法。

 

 

先是带他去疗养院,发现没有效果后又去求诊美国当时顶尖的心理学家里奥·康纳

 

康纳观察了唐纳德两周,不知道该如何诊断。

 

唐纳德的父母又带着他去其他地方,依然没有结论。

 

可4年之后,经过长期研究的康纳发现唐纳德这情况可能是一种新型的疾病——他称之为“自闭症”。

 

 

1943年,康纳在一本专业期刊上披露了这一发现,共列举了11个病例,唐纳德排在首位,从此,唐德纳在自闭症文献中被称为“第一病例”

 

不难看出,唐德纳如今的生活过得很快乐,不知道的人很难将他和“自闭症”联系到一起。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他父母的不放弃,以及社会的包容和关爱

 

 

 

“自闭症”孩子是不一样的

爱是治愈他们孤独心灵的第一步

 

自闭症其实是一种因神经系统失调影响到大脑功能而导致的终身发展障碍。

 

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对于这种病的成因,现代医学至今仍无从解释。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100人中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也就是说中国目前至少有1300万自闭症患者。

 

其中0~14岁自闭症儿童超过200万,且男孩多于女孩。

 

 

当孩子有以下症状,家长应警惕是否是“自闭症”:

1.逃避人的眼光,对某一些物品特别痴迷。

2.不爱说话,抵触与人交流,社交功能差。

3.管不住自己的行为,喜欢刻板重复的做某些事。

 

孩子有了自闭症,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

 

自闭症的孩子就好像丢了魂一样,不开口说话,不与家长有眼神的交流,即使两个人在一个房子里,都感觉隔上了千山万水。

 

 

我们不期待孩子能从山的那头跨越过来,但我们也不能将孩子留在山的那头。

 

我们能做的,是跨越山河去接近孩子,让他知道,他不是孤立的,他也是“被爱”的。

 

 

 

“自闭症”孩子也是一样的

积极干预治疗可以无限接近常人

 

南南(化名)在2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这让他的父母愁得每晚都睡不着觉。

 

为了给儿子治病,他们带着南南四处求医,本地、外地的医院都去了。

 

可治疗了一年多,他们却没有看到效果,“也许真的治不好吧!”他们放弃了。

 

 

当他们来到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的时候,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才治疗两个多月,南南就有了显著的变化:

 

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会自己洗漱、刻板行为明显减少,认知也提高了!

 

这一切让南南的家人看到了希望,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自闭症孩子不过是一群比较特殊的孩子。

 

(南南在小米熊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

 

他们和其他小孩一样,也有普通孩子的烦恼,也会经历身体的发育。

 

他们甚至也会有想要追求自身发展、成为社会一份子。

 

但他们无法自主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语言能力,这些困惑和焦虑将伴随他们终生。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单纯的方式,可以解决孤独症的所有问题。”主任医师、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主任邵智教授曾指出。

 

面对自闭症患儿,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通过综合性的干预模式——即临床治疗、家庭支持、社交沟通三者合一,让他们最大程度地回归社会。

 

所以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要首先明白:

 

自闭症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孩子的错,只有努力面对、积极治疗,并在这个过程中保持韧性与平衡,借助专业的团队,完成改变与突破,才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