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尿不简单!有哪些家长需要注意?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专家来讲解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11/13

9岁的昊昊(化名)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捣乱大王”——上课坐不住,打扰其他同学学习,作业做不完,成绩也很差。

 

除此之外,据昊昊的妈妈说,孩子还有个难言之隐——隔三差五就尿床,有时候一个星期有四五个晚上都要“画地图”。

 

昊昊的妈妈觉得不对劲,带着昊昊来到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就诊。

 

接诊的是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行为发育门诊主任陈虹

 

据陈虹主任诊断,原来昊昊是同时患上了两种儿科疾病——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合并遗尿症

 

 

1 家长注意:这些孩子患遗尿几率更高

 

陈虹主任说,门诊中时常会遇到多动症合并遗尿的孩子,据统计,多动症孩子患遗尿的几率,比正常孩子高2.7倍

 

尤其是注意缺陷型的多动症儿童,出现夜间遗尿的风险更高,这种情况跟小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系。

 

 

陈虹主任根据昊昊的症状,针对性地制订了治疗方案。一个月后,昊昊的多动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尿床次数也减少了。

 

陈虹主任提醒:

遗尿症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每天尿床,有的一周才1-2次;有的孩子遗尿量很大,有的才尿湿一点;有的孩子尿床后仍保持熟睡,而有的孩子尿湿后即可醒来;还有的孩子不仅晚上尿床,白天还尿湿裤子……

 

值得注意的是,遗尿症的孩子中有更多的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脾气差、性格内向,或多动、自控力差、学习障碍、肥胖等现象。

 

此外,夜间睡觉打鼾的孩子,出现遗尿的比例也更高。

 

 

家长疑问:孩子尿床一定是病吗?

 

当然,得看是多大的孩子。

 

正常情况下,10~18个月的婴幼儿即可开始训练自觉地控制排尿,但有些幼儿到2~2.5岁时夜间仍有无意识的排尿,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如在4岁以后白天不能控制排尿或不能从睡觉中醒来而自觉地排尿,称原发性遗尿症或夜尿症。

 

必须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在4岁之前曾经出现过半年以上完全不尿床,而后又出现了尿床,那么不管这个孩子超不超过4岁,他的遗尿极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了。

 

遗尿症分为两种,大多数儿童遗尿属于功能性的,是由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的功能失调所致。这种遗尿症只要坚持治疗,终能获得好转或治愈。

 

但如果是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肿瘤,癫痫,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等,这部分遗尿属于继发性遗尿,则需要对相关的疾病进行诊疗。

 

 

专家提醒:遗尿症危害大,一旦确诊要及时治疗

 

遗尿会影响患儿自尊心与自信心,有项研究表明,尿床是儿童时期的第三大创伤事件,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

 

许多家长对孩子尿床不重视,认为尿床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自愈,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如果不及时治疗,有一大部分尿床患儿会持续到成年,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事业和婚恋。

 

陈虹主任提醒:

发现孩子有遗尿症,应该及时就医,因为遗尿持续时间越长,对儿童造成的心理损害越大,特别是大龄儿童。

 

如果孩子的遗尿属于在年龄较大时突然发生,更应引起重视而马上到医院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脑、脊髓、肾脏、膀胱或内分泌系统的病变造成的。

 

另外,特别要注意遗尿症的伴随症状,如不仅遗尿还同时出现尿频、尿痛,多饮,口渴,消瘦,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腰背疼痛等症状,更是警示有其它严重疾病的存在,应该迅速就医。

 

 

专家建议:治疗遗尿症,家长需积极配合

 

在遗尿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陈虹主任指出,对于功能性遗尿症来说,不仅仅是依赖药物治疗,更需要大量的行为功能训练。

 

夜间排尿控制技能的获得,如同学习一项新的技能一样,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指责、笑话或者打骂孩子,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听从医生的指导,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结合药物治疗,一步一步克服遗尿症这个生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