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
又到了起床靠毅力
洗澡靠勇气的季节
每天早晨你都是怎么叫孩子起床的呢?
冬天叫孩子起床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毕竟,有的家长自己起床都费劲
而且是在没有暖气的南方……
“天还没亮呢!”
“再睡五分钟……”
结果往往是,一个五分钟再接一个五分钟
最后却依然逃不过被硬生生拖出被窝
可你知道吗?
长期使用错误的叫醒方式
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许多不良影响
严重的可能致命!
这些错误的叫醒方式,往往被称为“杀伤性叫醒”。
人在被叫醒的那一刻,大脑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转换: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
我们简称这个过程叫“切换启动过程”。这个过程,有人需要五分钟,有人需要十分钟......
而“杀伤性叫醒”即用惊醒的方式,切断这个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
“杀伤性叫醒”包括哪些方式呢?
1.愤怒地冲进房间,大喊一声:“快起床了!”
这种惊醒的方式,很容易把孩子的睡眠安全感夺走,足以摧毁所有人幸福的早晨。
2.一把拉开孩子的被子
移动孩子睡眠中曾经拿着的、抱着的、盖着的任何东西,都会严重摧毁孩子的睡眠安全,而且温度的变化,会突然袭击神经系统,就算对方“嗖”地坐起来,四肢也是僵硬的。
3.猛拍孩子身体
粗暴的“拍打”是极具杀伤力的,人类在潜意识的控制下,对于突然出现的身体“袭击”,除了会吓一跳外,还会反击。在很多睡眠试验中,“拍打”都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会马上激怒一头温顺的绵羊!
4.反复唠叨、不断叫唤
有些父母会使用过5分钟叫一次的方式叫孩子起床,这看似是给了孩子一些“启动时间”,但实际上,孩子在完成切换和启动的过程时,不断被你叫醒打断,每一次都要重来,所以反而越叫越起不来。
5.生活噪音叫醒
有些父母会在自己起床之后用产生的噪音来叫醒孩子,比如走路声、洗脸刷牙声、脸盆摩擦声、谈话声......
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极度反感,因为在切换启动的过程中,脑部的工作不断被噪音打断,不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导致烦躁的醒来,以及“起床气”。
这些粗暴的方式会带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带来一系列神经或心理的问题。
比如破坏情绪控制、冲动易怒、心境低落、反应迟缓、注意力涣散、攻击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闹。
因此,叫孩子起床千万别用这些常见的错误方式。
除了叫醒的方式,叫醒的时间也很重要。
如果过早地叫醒孩子,也会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研究表明,年龄在6到18岁之间的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要保证在8小时以上。
而且睡觉的时间段也非常的讲究: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21:00—1:00,5:00—7:00。
如果您的孩子错过了该时间段,那就会比在该时间段上床睡觉的孩子少分泌生长激素,久而久之,身高差距就明显了。
但现在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很少能在晚上9点前上床睡觉的,一般都在10点以后才能休息。
所以如果想要保证8小时的睡眠,建议家长第二天早晨6点之前不要叫醒孩子,恰好这段时间(5:00—7:00)也是分泌生长激素的高峰期。
过早的叫醒他们一方面会影响睡眠质量,睡眠的不足会影响到身高;另一方面会影响到孩子的精神状态,让孩子精神处于萎靡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苏醒”,对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怎么叫醒孩子更科学呢?
1.提前告知
前一天晚上告诉孩子,第二天早晨会叫醒他,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已经习惯由你叫起,则不须特别提醒。但如果时间改变,比如从七点改至六点半,最好还是说一句:“明天我会早半个小时叫你哦!”
2.使用光线叫醒
逐渐调亮台灯,或者拉开窗帘,然后悄悄走开。光线会替你叫醒孩子,因为光线会唤醒视觉系统,由它传递信号给潜意识,并叫醒脑部,启动四肢,这是最自然的一种醒来方式。
3.使用早饭香气叫醒
把香喷喷的早饭悄悄放在床头柜上,香味会通过孩子的嗅觉系统,给大脑温柔的传递“该起来吃饭”的信号。
4.使用音乐叫醒
选一些舒缓的乐曲,并用小一些音量,通过听觉系统传达信号给孩子脑部,让他醒来。
5.轻抚叫醒
对于那些睡得较深,不容易叫醒的孩子,可以温柔、轻缓地抚触他。注意手最好是温暖、柔软的,抚摸的顺序从手开始,然后到小臂、上臂、脸颊......
如果被子盖得厚,就隔着被子触碰手部或小臂。当孩子缓缓睁眼时,微笑注视他,说声“起床喽!”即大功告成。
6.轻唤叫醒
先轻微接触孩子的床,比如双手先按到床上,或是先坐到床边。然后小声唤孩子的名字,说:”现在想起床吗?“
征求孩子的意见,会让睡眠中的孩子感觉到安全和体贴。当孩子微睁眼双眼点头时,给他一个微笑,然后静静走开,让孩子无干扰的完成启动。
7.使用同一个方式叫醒
当找到一种孩子满意的叫醒方式,请坚持一直使用,不要随意变换。形成一个人对孩子的叫醒的习惯,这样不仅每次都能成功的叫醒他,而且还能培养孩子对你的爱与依恋。
所以叫醒孩子最上乘的方式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让孩子感到足够安全的方式,使用愉悦的刺激传达“该起床了”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