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一则新闻,让小熊痛心不已——
《担心孩子自闭症“没救了” 日照一抑郁症妈妈将双胞胎儿子推进水井》
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本是一件幸运的事
但这位妈妈却因为双胞胎儿子患上了抑郁症
原来,小儿子在4岁的时候被查出了自闭症
这位妈妈怀疑大儿子也有自闭症
且认为自闭症“没得救”
想到这将是一辈子的“折磨”
这位妈妈在“精神崩溃”之后
亲手将两个孩子推下了水井……
都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难以想象,将孩子推下井的那一刻,这位妈妈的内心有多痛!
更不敢想象,孩子们在水里做最后的挣扎时,心里想的一定是“妈妈救我”吧!
确实,自闭症到目前为止找不到治愈的方法,但这并不代表,自闭症孩子没有出路啊!
想想还有成千上万的自闭症家庭依然在苦苦坚持,还有众多的自闭症孩子正在一步一脚印地走出“黑暗”,我们,为什么要放弃?!
01 自闭症儿童真的没救了吗?
其实,在自闭症孩子的人生道路上,家长能够做的并不多。
孩子需要面对的困难其实是要克服内心的敏感和低沟通欲望。
而作为家长,能够做的是给孩子提供尽量安全的环境,和他们建立稳定的亲子关系。
同时,给他们带去专业的训练和帮助,通过持续的努力,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和融入社会打下基础,为他们能够真正体会世间安宁引领方向。
主任医师、重庆市儿童孤独症康复中心主任邵智教授表示:
虽然目前尚没有治愈自闭症的灵丹妙药,但是在合适时间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绝大部分症状都能获得缓解,其中一部分不太严重的患者甚至可以学会基本的生存、社交技能。
而且这些都是经过事实验证的,所以绝不要给孩子下一个“没救了”的定义。
自闭症的干预越早越好,邵智教授指出,2~6岁是自闭症的黄金干预期。
但有些家长却害怕面对,像新闻中的那位妈妈一样,抑郁、焦虑,甚至做出无法挽回的事。
但这些并没有什么用,有的直到失去了孩子才醒悟,其实我们更应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
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康复训练给孩子带来许多不适,于是不忍心让孩子继续,结果半途而废。
但你是否想过不做康复训练,将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呢?
你可以溺爱孩子一时,但可以溺爱他一辈子吗?等你老了,孩子怎么办?
所以,如果不想亏欠孩子一辈子,那我们更好的选择是配合好康复师的训练,不轻易干涉、质疑康复课程和康复师。
02 自闭症孩子也是社会的一份子
有的人认为,自闭症孩子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不和外界沟通,感觉和这个社会“失联”了一样。
但事实上,自闭症孩子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虽然他们不懂得交流,但是他们对于物体的专注能够让他们完成很多精细而繁琐的工作。
据信,包括牛顿、爱因斯坦、莫扎特、梵高、比尔·盖茨、美国总统杰斐逊、林肯、加菲尔德、杜鲁门在内的许多天才人物都是自闭症患者。
他们也曾经历过在家里陷入自己喜爱的算数和理论,常常忘记吃饭。
他们甚至觉得与人交流非常麻烦且没有意义,所以常常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所以不要因为自闭症孩子而感到绝望。
自闭症孩子也是有可能为自己挣得前途的,也有可能会照顾好自己。
邵智教授表示,家长能做的,是要尽量让孩子学着融入社会,因为只有让孩子建立与人“合作”的意识,他们才能够真正完成“成长”,虽然这个过程不太容易。
在日本,有一群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共同组织成立了一个小型的社区。社区里有家长创建的康复设施及住宿设施,孩子可以放心使用。
同时他们还开辟了一个工厂,可以让孩子从事简单生产机械操作,食品制造加工,陶艺和手工艺品制作等。
孩子们可以在工厂里创造价值,在劳动中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同时也通过劳动放松了心中的压抑和敏感。
这些做法不仅让孩子们有了一个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还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相反,那些把孩子保护得好好的,把病情藏得死死的,不让外人知晓,总是逃避、遮掩的家长,无疑是给孩子前进的道路上自设了一道陷阱,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精神伤害。
所以,请不要放弃自闭症孩子,这不是什么大不幸的事情,至少,他还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