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患上抽动症家长切勿这样做-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
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2019/12/03

清清(化名)今年7岁了,看起来是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可不知道为什么,清清在一年多以前反复出现鼻子抽动的现象。

 

父母带着清清看了当地的多家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几乎都是一致的——鼻炎

 

按照鼻炎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清清的情况看起来确实有所好转,鼻子不抽了。但随即却又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频繁眨眼睛

 

 

这情况让清清的父母很着急,每次带清清出门都会刻意让她“回避”,害怕她的“怪异行为”影响到了他人。

 

这不,连带清清看专家,刚坐下就让清清离开了会诊室。

 

“小女儿挤眉弄眼的,还经常突然发声,怕影响和专家沟通。”清清的父亲说。

 

父亲带着清清找贺影忠博士会诊

 

这是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神经内科专家贺影忠博士曾经来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会诊时遇到的一个案例。

 

12月7日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神经内科专家

贺影忠博士将再次来渝

携手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MDT专家团队联合会诊

专为以下“特殊疾病”儿童看诊

自闭症、多动症、发育迟缓、抽动症、

小儿脑瘫、小儿癫痫、智力低下等疑难病症

会诊专家号福利可以在线和电话申请!

 

 

亲切鼓励 让家庭重获信心

 

经过贺影忠博士和MDT专家团队的诊断,清清确诊为“抽动症”,在鼻子抽动的时候因为被误诊延误治疗,以至于发展为现在的眼睛抽动、声音抽动等现象。但情况还不算特别严重,不至于影响到他人。

 

再看清清父亲的举动,看似在尊重他人,可这样真的对清清好吗?

 

在场的会诊专家们一致表示,这种方法很不可取

 

“父母的心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健康。”

 

贺影忠博士提醒清清父亲说,作为父母,遇到孩子有行为发育的问题,一定要放松心态,不要刻意避讳,因为这样可能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得抽动症更难治疗。

 

“每个孩子在发育时期都会遇到1-2个行为发育的问题,有的喜欢咬笔头,有的喜欢咬衣服,抽动症也是属于行为发育问题中的一种。”

 

贺影忠博士表示,这些行为发育的问题中,约80%的预后都比较好,只有少数会成为顽固现象

 

作为家长不要太过于强调和担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治疗,相信自己的孩子不会成为那少数人。

 

听到这里,清清的父亲如释重负,原本焦虑的面孔顿时露出了笑容。

 

 

“宝贝儿这次坐下没有再眨眼睛了,真棒!我认为你可以做到的!”贺博士一边鼓励清清,一边对她父亲建议说,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多去户外运动,少使用电子产品,当孩子出现抽动的时候,父母应理解而不是指责。

 

 

专业建议 助力孩子更好康复

 

会诊过程中,很多抽动症患儿的家长表示,孩子一直想要去做某一项运动,比如说游泳,但家长担心会加重抽动症的症状,不敢轻易尝试。

 

针对这种情况,贺影忠博士表示,适当的运动对于抽动症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好的康复方法。

 

但是,贺影忠博士提示,在选择运动项目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不能选择过于刺激的项目,像蹦极、过山车这样的,太刺激可能会适得其反;

 

●其次,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比如说慢跑或者游泳这样的项目本身是很好的,但如果孩子有对花粉过敏等症状,就不适合慢跑,如果有中耳炎等疾病,也不适合游泳。

 

 

贺影忠博士亲切的态度和全面的康复建议

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你是否也想得到贺影忠博士一对一的诊疗呢?

是否也想听听贺影忠博士量身定制的康复建议呢?

赶快约起来吧!

会诊专家号可以在线和电话申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