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经常听身边的宝爸宝妈们讨论
宝宝总是肚子涨痛
睡觉不停翻动身体
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这很有可能是宝宝积食了!
什么是积食?
孩子后天脾胃尚未发育完善的阶段,未充分消化的秽物积聚、堵塞在肠道,称为“积食”。
积食常发生于婴幼儿。积食会导致宝宝吃不下,不消化,肚子不舒服。
积食有什么危害呢?
我们都知道,肠道上接脾胃,下连肛肠,是个中间枢纽环节。
如果这个枢纽遭到了堵塞,就像堵车一样,会给后面的肠道带来直接的危害:
如果堵塞部位在中间,秽物充满导致腹胀如鼓;
如果堵塞部位在上方,由于下方枢纽失灵而出现不思饮食;
如果堵塞部位在下方,由于秽物阻碍会出现大便不通的现象。
如果积食时间过长,还会造成一些其他的现象——
1.舌苔剥落
乳积食滞,郁久化热,蕴结心脾,火热上熏,可能会造成小儿舌苔剥脱。
2.贫血
积食容易导致脾虚,而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积食时间久了,小孩子容易血虚。
孩子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厌食挑食,营养不均衡,时间长了就会贫血。
3.荨麻疹、丘疹样荨麻疹
小儿积滞日久,容易损伤脾胃,导致郁而化热、易感外邪。这时候内有积热,外有外邪,内外交攻,就容易出现荨麻疹等疾病。
4.营养不良
积食严重者,因孩子食欲不振吃不下东西,会诱发孩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发现这些症状,应怀疑孩子积食:
1.宝宝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所谓食不好,睡不安。
2.宝宝最近大开的胃口又缩小了,食欲明显不振。
3.宝宝常说自己说肚子胀,肚子疼。
4.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如果你的宝宝有上述症状,那就是积食的表现了。
此外,积食还会引起孩子恶心、呕吐、皮色发黄、精神萎靡、大便干燥或酸臭、手脚心发热等症状。
消除积食,家长应该怎么办?
积食是中医的说法,因此用中医的办法来解决是最有效的,而最管用的非推拿莫属。
怎么做呢?小熊特意请教了重庆小米熊儿童医院中医科胡楠楠博士,为大家推荐了以下几种推拿方法:
清大肠经(3分钟)
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
顺运内八卦(3-5分钟)
内八卦穴,是小儿推拿中的临床常用穴位之一,具有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的作用。
主要用于痰结喘咳、乳食内伤、腹胀、胀闷、呕吐等症。
下推七节骨(3分钟)
位于腰骶正中,命门至尾骨端一线。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分腹阴阳(5分钟)
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
顺摩腹(5分钟)
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使大便沿升结肠、橫结肠、降结肠的方向运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积食引起的便秘腹胀可重点操作此部位。
如果家长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哦!